每一篇温热的文字都在试图找到与它锦瑟和鸣的人。正如演员喜爱以征服话剧舞台而非登上大荧幕作为演艺生涯的至高荣耀,认真码字儿的人也绝不甘于只将思想停留在键盘下的冷酷字节——倘若能够结集付梓,墨香幽然,大抵是为此生幸事。因此当出版社的编辑偶然通过简书找上门来邀请时,对写一本书这件事,我是欣然应允的。它在我此生想要体验的事物的排期上,恰好早有一席之地,只不过机会降临竟是如此不期而至。

为什么要以“增长黑客”作为本书的主题呢?

一方面,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执笔之际,我正在创业,偶然了解到“增长黑客”这个全新的概念正在硅谷迅速蔓延。在原子世界,传统的商业触角是以解决消费者的空间半径为指导的,而在比特世界里,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的现代商业模型正在摧毁空间价值,直抵时间半径,抹平信息不对等带来的时空阻隔,以零边际成本的摧枯拉朽之势来消解过去靠“烧钱”获取和维持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竞争优势。这其中必将大有可为,尤其是对囊中羞涩但以技术见长的互联网初创团队而言。这也是身为创业者的我所迫切需求的。因此我将写这本书视作一种检测自我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副产品,而非目的本身。我不是什么创业导师、布道官或自媒体大V,如果您从这本书里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那是我的荣幸,这证明我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枚产品经理,写书大概是除了做互联网产品之外,另一件从无到有创生全新事物的有趣体验。它能满足我完全的控制欲,因此也能验证一些在别人的平台上无法完成的想法。当然,对比在国内出书微薄的稿酬收入与不成比例的精力付出,借写作本书之契机,更让我兴奋的是能与形形色色的聪明人交流,交换彼此的人生轨迹,畅聊事业的起落浮沉。它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许多天资聪颖境遇优越的人,却比你我更加努力。这比任何金钱物质上的回报更加吸引我。

“每一个绝世无双的好作品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曼妙的青春时光。”最近读到的这句话击中了我。我并不敢自诩这本书是旷世佳作,但它的确凝聚着我的无比用心。从2014年6月签署出版协议,到如今正式面世,足足折腾了一年时间,耗费了我人生中宝贵的400个小时。这一年,从炎夏写到寒冬,从魔都写到帝都,每一个加班过后疲惫不堪却又必须振作起来赶稿的子夜,每一场草长莺飞春光曼妙却俨然无暇漫步游弋的周末,它都是我甜蜜的噩梦,一边吞噬着我的每一颗脑细胞,一边让我怀揣着满腔期待去走完这段遥遥无期。在此期间,全书的筋骨脉络还经过了一次重大的调整重构,这才勉强达到了我自认为拿得出手的状态,来回耽误了不少时间,感谢出版社编辑官杨大人的不杀之恩。

在写书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无疑是资料的收集。这既是因为“增长黑客”本身在全球也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缺乏丰富权威且有通用指导意义的素材,为此我几乎买遍了美国亚马逊上所有相关的书籍资料,才从它们那里勉强挤出一些值得参考的干货来(嗨,我会告诉你它们中大部分还没有我一个章节提供的信息量多么)。同时,“增长黑客”本身就寓意着某些不为人知或者不足为外人道的“黑科技”、“小手腕”、“月之暗面”,并不是每家团队都有充分的理由和动机来无偿分享,这反倒会泄露一些商业机密。于是很遗憾地,出现在本书中的内容自然先经过了一层严密的“自我审核”,隐去了某些不适于公然出现的章节,希望您能理解。如果觉得书中有某些地方语焉不详,希望深入探讨,嗯,私下约我好了。

对了,另一件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是,成功地邀请到了一票互联网大佬站台吆喝。这其中既有硅谷的顶尖投资人、“病毒营销”的发明者,又有一线VC的合伙人、互联网巨头的负责人以及诸多知名创业家。在此必须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毕竟与他们相比,我籍籍无名,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写书,没有任何品牌背书和知名度可言。借此机会还要感谢一路以来带我入行、提携我、帮助我的各路朋友,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他们其中的一些也出现在了本书的推荐语阵容中。

最后友情提醒:创业没有银弹。这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不劳而获坐收渔利的葵花宝典,也没有人能代替你主动思考。任何“增长黑客”都无法挽回一个无药可救的垃圾产品。我只不过在抛砖引玉,而我所说的也可能是错的。

——范冰 2015年5月28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