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万家灯火。此刻此时,办公室内静谧得如同时间被暂停,而你依旧聚精会神地埋首电脑前,任指尖在沾满油渍的茶轴键盘间哒哒地轻快敲击,疲倦而兴奋的脸颊被显示器的光线照亮。手边的 Magic Mouse 旁是你刚刚趁编译代码时泡上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老坛酸菜面,但此刻的你显然无暇顾及。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你停止敲击,揉了揉眼望向远方,旋即深吸一口气,屏息凝视屏幕。好家伙,这一回,该死的IDE终于没有再报出任何异常,数据加载完毕,程序运行成功,一切都是如此完美!

于是,你畅想着自己终于挥别自创业以来经历的无数个没日没夜的加班苦熬,产品提交上线,用户蜂拥而至,各大科技媒体为你辟出头条、微博转爆,投资人电话不断扰得你应接不暇。你成功融资,扩大公司规模,招徕各路英才,在市场渠道不惜血本地烧钱推广,继续引发用户量的几何级暴涨,甚至连行业巨头公司都为之震动,一度不得不在自己的产品里封杀你。你的营收图表线连续拉出几道气势恢宏的阳线,用户付费趋之若鹜,前来拜访取经的团队进门第一句话无不惊呼你的办公环境堪称土豪。你邀请一线国际女星出席你的发布会,参演你的微电影。你开始铺天盖地地在线下刷存在感,地铁、广场、邮轮上无不是你引以为傲的logo。你的公关团队将你打造成电视广告里的高帅富励志偶像,还顺便跟网络红人美少女传出绯闻。终于,你递交了上市招股说明文件,在海内外一票分析师对你的业绩指指戳戳津津乐道中,站在了纳斯达克的顶点,敲响了开市的钟。身旁所有西装革履的同僚们鼓掌欢呼,而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则一片空白,只是凝视着大屏幕——就像当年凝视显示器那样。报价终端上不断跳动着最新撮合的交易,股票价格相对发行价一路飙高,这一切震惊了整个华尔街。而你终于淡定地掏出手机,给远在国内的运营总监打了个电话:“喂,Joey,从明天起给公司所有员工换发新的名片。嗯,对,记得上面要印我们的股票代码——NIUB。”

以上场景绝不是个人意淫,相信想必很多初创公司的创业者们都梦想有朝一日能通过创业实现理想、改变命运、走上人生巅峰。

但事实是,据一项数据统计,当前我国新开办公司在三年后还正常营业的,只剩下1%,再过三年则仅剩下了0.2%。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平均水平不到2%,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业界每一天都不断涌现出最光鲜亮丽的成功楷模,却任凭那些折戟沉沙的失败者被雨打风吹去,不留下一片云彩(或许只留下搜索引擎里零星几条曾被报道过的网页快照)。即便在已公开上市的企业中,也大约有90%无法维持多年成长,或是一直创造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股东价值。

除去资金断链、团队不合、意外变故等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外,很多产品在面世阶段或是推广初期便宣告夭折。过多的负面反馈或是过慢的增长速度让人垂头丧气,对当初曾经坚定不移看准的产品方向产生怀疑,然而又苦于局面迟迟无法打开,不知道在摸索出光明的未来之前,这黑暗前传还要上演多久……

加上作坊团队的群雄并起、垄断巨头的凶狠打压、资本市场的冷眼旁观、市场渠道的水涨船高,这年头,小团队里能以极低成本推广一款产品/网站/应用,已可封神。

这或许才是绝大多数创业公司正在每日经历的体验。

于是就有了Growth Hacker,这一肇始于硅谷湾区的新兴职位,也正是我正在写的这本书的主题。

这两天我在 PingWest 试探性地放出了《Airbnb 是如何通过 Growth Hack 手段成长起来的》一文,就像是拿出了两个原子核试探性地做了下裂变实验,已然释放出了超乎预期的能量。这让我更加期待原子弹的诞生。因为看了太多写营销的书,要么通篇理论毫无实践指导意义,堪比大学教材,要么翻来覆去只讲一个概念,所以我对自己这本书的构想是:20%的基础知识(照顾新入行和行业外的朋友)+80%的干货(实战案例、源代码)。

鉴于 Growth Hacker 概念在国际上也是很新鲜的事物,国内网络资料更少,于是查阅和整理工作占了我日常写作的大半时间。过程可谓痛苦艰难,但付出总归值得。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也获得了国内许多一流团队的支持,贡献出了大量精彩的案例。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待放出来之日会让你们惊艳。

目前写作还在进行中,关注这本书的朋友,可以添加我个人微信:ifanbing、关注微博@XDash,特别是关注本书的公众平台ID:growthhackerbook。我会经常放出写作进展、章节试读和其他一些相关从业者可能感兴趣的推荐阅读内容。

さあ、感谢支持。